伊顿保健频繁洗手引起皮肤损伤怎么办

 

虽然疫情防控期间勤洗手等防疫措施是必不可少的,但洗手引起的皮肤损伤却困扰了不少小伙伴,春季气候干燥,皮肤容易干燥缺水,同时疫情防控需要洗手和消毒频次增加,加剧了皮肤干燥程度。如果频繁洗手或使用消毒洗手液后未进行皮肤保湿护理或消毒方法不正确,容易引发手部皮肤脱皮、皲裂,甚至过敏症状。

为什么勤洗手后反而会出现这种情况?多数是频繁洗手后造成的皮脂膜破坏诱发的慢性刺激性皮炎,也有极少部分人是对某洗手液过敏引发的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频繁洗手时,由于洗涤剂的刺激,皮肤的防护屏障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进而伤害皮肤,产生刺激性皮炎。还有一些人的皮肤直接接触了强碱强酸等消毒剂消毒物品,这些都容易刺激皮肤产生皮炎反应。如何能避免频繁洗手引起的皮肤损伤?

洗手后的护理很重要

首先要做到“洗手液和护手霜并存”,洗手之后的润肤步骤非常重要。洗完手及时涂抹护手霜就可以修复皮脂膜,减少对皮肤伤害。尤其临睡前更要做好润肤工作,这样皮肤就可以得到一晚上的滋润。护手霜品牌不限,只要涂抹后没有诱发过敏不适,就可以一直用该品牌,重点是洗手后就涂,饭前洗手后可以先不涂,等饭后洗完手再涂。

经常戴手套

在平时做家务劳动或做消毒处理时,还可以戴上手套(内棉外橡胶)操作,减少刺激物对手皮肤的各种伤害。外出购物可戴手套,回家后要认真洗手。

正确使用消毒剂

若对酒精过敏,应避免使用含乙醇的洗手液,以免引起皮肤过敏,含氯消毒剂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千万不要让皮肤直接接触,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正确稀释后使用。不要过量使用,使用时注意通风,无论是浸泡或是喷洒消毒,半个小时之后都要用清水冲洗或擦拭干净,避免消毒液残留,引发接触性皮炎、中毒等问题。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odnkc.com/hssff/101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