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抗疫一线同胞,从呵护他们的皮肤开始
“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确诊人数”、“死亡病例”这些没有温度的字眼,冲走了节日原有的欢愉,取而代之的是焦虑、恐慌与苦闷……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里,有太多“逆行者”为我们点亮明灯:临危受命的医护人员;埋头苦干的建筑工人;兢兢业业的人民警察;潜心攻关的科研工作者……他们筑起的城墙,给疫情中的人民带来了安全和希望。
然而,一线的工作人员脸上、身上厚厚的防护,也给他们的皮肤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医院皮肤科医生说:“关爱一线同胞,我们已经开始行动,从呵护他们的皮肤开始……”
护目镜、口罩可护周全,
却也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为了保护医护人员的生命健康,护目镜、N95口罩是必需品。而很多医护人员反映由于长时间的佩戴,会在鼻梁、双侧面颊、额头等受力部位留下深深的压痕,即压力性损伤。这些压痕往往几个小时也不会消下去,而一线工作者在短暂的休息后又要投入到下一场战役中去,根本无暇顾及。久而久之,压痕变成了压疮,压疮继发感染形成感染性创面。不仅疼痛难忍,影响美观,而且可能影响防护效果。
在佩戴口罩、护目镜之前,我们建议先温和清洁面部、适量使用润肤产品,尽量避开使用彩妆用品。下班后,建议更加温和地清洁面部,涂一些润肤霜,轻轻地进行局部按摩。对于已经形成创面,要注意局部的消毒和保护,及时松解压力,在不影响防护效果的前提下,每日可略微调整下位置,避免同一位置重复受压。适当选用缓冲敷料置于易产生压痕处,这不仅可以起到预防作用,也具有治疗效果,如水胶体透明贴等。
寒风如刀般划过皮肤,
手上出现密密麻麻的裂口…
火神山、雷神山工期紧迫,建筑工人们没日没夜的工作,手部的摩擦频繁,加上冬季气温低,空气湿度小,皮肤干燥,极易在手脚等角质层较厚的部位形成皲裂。轻者仅有干燥和裂口,重者可伴出血与疼痛。一些医护人员由于皮肤干燥、频繁洗手,也可能出现皮肤皲裂问题。
对于皮肤皲裂的治疗与预防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