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腰椎间盘突出,您需要知道的真相二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

场景二(骨科门诊)

患者:大夫,我最近上班坐的时间长了以后,很容易屁股疼、腿酸困,有时候腿还像过电一样,麻嗖嗖的,而且也疼。家人说我是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压迫住我的坐骨神经了,让我来看看。

医生:您来这边检查室,我给您查查......

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

坐骨神经起源于腰4-骶3(L4-S3)神经根,是人体最粗大的神经。很多人认为坐骨神经痛就是因为椎间盘突出而导致的。其实,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因很多,腰椎间盘突出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研究表明,从事体力劳动、久坐的人群有更易发生坐骨神经痛。如下图所示,该部分人群的位于其臀部深处的梨状肌很容易紧绷发炎,坐骨神经在梨状肌周围受卡压或刺激,而出现臀部及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或麻木等一系列综合症状,称之为梨状肌综合征。因此,坐骨神经痛是不等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

场景三(骨科门诊)

患者:大夫,这突出的椎间盘能自己再回去吗?听说xxx胶囊、xxx颗粒特别管用,不能给我吃些什么药就好了么?不能给我捏捏骨啥的把它给我复回去?

医生:您请坐,听我细说......

小概率事件=碰运气,不可求也!

当下,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人越来越多,各个年龄段都有,且趋于年轻化。很多患者(尤其是经济条件一般或者差的患者)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后,会从医生那儿得到避免从事负重劳累的工作和活动,多休息、牵引理疗的建议;有些人甚至被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经济条件不理想以及对手术的恐惧(医院治疗费用高,二是怕做手术被做“瘫”,三是怕做了再复发)会导致他们在治疗上自作主张、盲目依从且“剑走偏锋”:吃点止疼药、用点民间偏方、找找会扎针、能做推拿正骨的“大仙”......结果钱没少花,罪没少受,症状却改善不明显!时间一久,索性破罐子破摔,放任不管,如此恶性循环,病情就越拖约严重!也有的患者寄希望与寻找各种可以让突出的椎间盘“自己回去”或者重吸收的神药神法,等着椎间盘的自行吸收,从而耽误了最佳手术时机,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这是十分不可取的!

研究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与机械性压迫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椎间盘是人体最大的无血管组织,髓核突出后与体内血液循环接触后,会诱发系列免疫反应(也就是说人体把突出的髓核当成异物),髓核的突出诱发的免疫反应可引起系列的腰突症状和体征(坏的一面),但也可以促使突出髓核的自发性吸收(好的一面)。因此,理论上,腰椎间盘突出,特别是脱出型(髓核游离于椎管内),有自我吸收的可能性。

现实中,确实出现过腰椎间盘突出自发重吸收的病例报道。

图示:29岁女性患者,因“右小腿疼痛、感觉异常”就诊,大小便正常。起始腰椎磁共振提示腰4-5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神经根压迫严重(左图)。她选择保守治疗,5个月后,复查腰椎磁共振惊奇的发现突出的椎间盘被吸收了,且临床症状完全缓解。

但是这类病例报道,从证据等级角度来说,是低级别证据,不能以偏概全,相对参考可信度低。另外,仅有的、个别的、发生率极低的例子不能代表普遍的规律,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突出的腰椎间盘是不会发生重吸收的。因此,我们不能把所有赌注都压在小概率的“重吸收”上。

所以,请您记住:患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寻求到正确、规范的治疗!因此,如果您也查出患有腰突或者您怀疑自己得了腰突,医院向专业的医生寻求诊治。

场景四(骨科门诊)

患者:医生,我都拍过腰椎核磁了,为啥还要拍CT和X线呢?别人都说核磁和CT拍一个就行了。

锅碗瓢盆,各有所用

X线、CT和核磁(MRI)评估腰突的侧重点是不同的。X线和CT侧重于看骨骼结构,它们对软组织的辨别能力差于核磁;椎间盘突出其实是髓核的突出,而髓核属于软组织,所以核磁看的最清楚。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这三个检查就犹如剖析一根香蕉,X线侧重于香蕉的大体结构;CT则是看香蕉果肉(骨骼)实在不;而核磁重点看香蕉的胎座(髓核)如何。

需要明确的是,CT和核磁都是躺着拍的,而X线是站着拍的。对于需手术的腰突症患者,拍X线片可从整体评估腰椎结构、序列,尤其对腰椎滑脱的诊断意义更大,因为平躺后滑脱可能会自行复位,此时拍CT和核磁会导致漏诊。另外,核磁对骨质的分辨要差于CT,对于伴有骨化的椎间盘突出,手术难度要明显大于单纯的软性髓核突出。术前CT可甄别骨化的椎间盘,有助于评估手术难度!

因此,需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完善腰椎X线、CT以及核磁检查是十分必要的,可全面评估病情,为顺利手术保驾护航。

本人会不定期发布有关疾病、康复、保健与运动等领域的科普信息,若您有疑问或需咨询,可向我私信或添加我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odnkc.com/hssff/127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