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未来出生的宝宝们都可以灿烂微笑毕业生

  <

本文原标题:《让未来出生的宝宝们都可以灿烂微笑!

毕业生代表周仁在北京大学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编者按

年7月3日,北京大学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隆重举行。会上,公共卫生学院的预防医学专业级本硕连读生周仁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官微特刊发全文,以飨读者。

亲爱的老师、同学、校友、家长们,大家好!

我是公共卫生学院的硕士毕业生周仁。

非常荣幸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回顾在北大的求学岁月。

刚上大学时,身边人经常问我:“你们预防医学,以后是要去打疫苗吗?”

其实,我也曾对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不甚理解,但在北大学习的这七年里,我逐渐领悟到公共卫生的重要价值,也被北大公卫人“胸怀天下、卫戍健康”的情怀所感染。

我们可能熟知医生们在临床前线救治病人的风风火火,但公共卫生人常常默默地守护着人们的健康。

大家知道吗?

年以前,我国神经管畸形发病率位于围产期出生缺陷的第一位,每年有数万个家庭因该病饱受折磨。

正是北大人经过数年深入人群的现场工作和病因探索,终于发现孕期妇女叶酸补充能有效预防胎儿的神经管畸形,并转化为切实可行的人群预防措施。

年以来,我国开始为农村生育妇女免费提供叶酸,如今神经管畸形发生率已下降约60%。

小小叶酸片发挥了巨大作用,数万个家庭也因此受益。

神医扁鹊曾说过,上医治未病,好的医生是在疾病未发生之时就进行干预和调节。

北大医学人一直在疾病防治领域,默默地与可能性赛跑。

他们深入疫情一线开展现场调查,挖掘数据规律探索疾病病因,面对公众普及健康教育,所追求的不过是让发病率、死亡率低一点点、再低一点点。

但谁说默默者一定无闻?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哪怕将一种疾病的发病率降低1%,也将拯救数千万人的健康,我想这就是北大人的责任与担当。

我的研究生方向是唇腭裂的遗传病因探索,这种罕见的出生缺陷在我国是一种发病率甚至高于一些常见肿瘤的医学问题。在我的研究过程中,曾赴西部边远山区进行调研工作。

那里的患儿父母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我的孩子会得唇腭裂?”

一对年轻夫妇无助地对我说:“我们已经有两个唇腭裂宝宝了,想要有一个健康的孩子怎么这么难呢。”

看着那么多孩子无法正常说话、进食,甚至因此营养不良而骨瘦如柴,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我希望,通过对唇腭裂遗传病因的探索,通过对其危险因素的深入了解,结合疾病预测技术和产前咨询手段,让未来出生的宝宝们都可以绽放出灿烂的微笑!

医学绝不仅仅是治病医人、救死扶伤,而是从胎儿到死亡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守护。

医学的发展也绝不是靠医学自身闭门造车,如今材料学、工程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与医学的紧密结合,正共同促进着医学的发展;也正是北大各个学科的融合与汇集才构建出我们全面、立体的北大医学。

在北大求学的这七年里,我从一个对未来充满迷茫的徘徊者,逐渐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和努力的意义,到现在我坚定地行走在守护人民健康的道路上。

北大的自由与包容让我勇敢试错、不断尝试,北大勇于担当的精神也感染着我,去点亮自己、照亮他人。

今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和建国七十周年。

百年前,一群心系国家的北大学子英勇站出,勇担国家使命;百年后的现在,五四精神仍将在我们北大学子身上延续。

我不曾忘记,刚入学时,我们举起右拳、庄严宣誓:“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这是我们医学生的使命,更是北大人五四精神的再现。

如今,健康中国已成为国家战略,今天的医学教育模式较以前已截然不同,北大需要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临床医生,更需要培养能面向未来、引领未来医学模式的高端人才。

毕业后,我将带着这样的使命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在守护国民健康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尽管我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我相信所有人的力量必将汇合成一股巨流,推动“健康中国”早日实现。

谢谢大家!

人物介绍周仁,女,汉族,公共卫生学院级七年制本硕连读生。

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北京市高校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三好学生等多项奖学金和荣誉称号。

毕业后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立争做一名国民健康的守护者。

来源:北大新闻中心

摄影:湖塔子、韩宇皓、王聪、王宇、黄政翔、郭晓璇、靳戈、刘钊

排版:筱羽

责编:以栖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odnkc.com/hsscf/151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